新職教新機遇,高質量培訓專業職教人才
作者:海南新東方 發布時間:2023-05-24 瀏覽量:935次
摘要: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其中,“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作為三大戰略任務之一,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打造,需要完善多方共贏的頂層設計,圍繞產業鏈,共建教育鏈,聚焦創新鏈,延展供給鏈,確保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應用研發和社會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進而推進職業院校高質量辦學。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其中,“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作為三大戰略任務之一,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打造,需要完善多方共贏的頂層設計,圍繞產業鏈,共建教育鏈,聚焦創新鏈,延展供給鏈,確保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應用研發和社會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進而推進職業院校高質量辦學。
一、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多方共贏合作生態
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高質量辦學的必要條件。推動產教深度融合需要完善頂層設計,從管理模式、信息溝通、利益共享等多方面進行系統謀劃,通過完善機制破除產教融合“兩張皮”痼疾,建立多方共贏的共同體。
一是建立多方參與的管理機構。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要推動行業企業等多元主體真正參與職業院校的辦學管理,參與重大決策部署。建立組織結構科學合理、運作行之有效的理事會,完善學校理事會章程,集聚社會資源,助力學校辦學,促進學校為地方、產業、社區服務。在專業層面,組建由二級學院業務主管領導、行業專家、合作企業代表、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群建設理事會,合力推進專業建設。二是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校企合作具有跨界屬性,校企雙方主體目標不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合作成本高、成效低,難以實現共贏。職業院校要建立健全學校理事會溝通機制和議事制度,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搭建數字化開放平臺,及時做好校企合作信息的搜集發布。三是建立權責對等的利益共享機制。學校和企業之間存在利益導向沖突,要通過建立資源整合、成果共享、價值互換等利益共享機制,激發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探索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改革,嘗試不同形式資本相互融合、社會資源有效組合的管理運行機制,開展更為靈活的自主管理,保障行業企業權責對等、成果可享。
二、共建教育鏈,打造行業產教融合育人共同體
行業產教融合育人共同體的打造,需要關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招生、培養和實習就業等教育鏈的關鍵環節。
一是優化專業布局,開展聯合招生。職業院校要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科學謀劃傳統專業、新興專業、熱門專業和緊缺專業的布局,增強專業設置的規范性和適應性。積極對接區域企業目標崗位群的人才需求,探索中等職業教育、專科職業教育和本科職業教育相協調的專業一體化發展布局,增強專業設置的銜接性和系統性。按照產業鏈分工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搭建職業院校招生與行業企業招工有機銜接的供需平臺,制訂校企聯合招生招工方案,推動人才培養規格層次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精準匹配。二是完善育人方案,創新育人模式。職業院校要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完善課程開發流程,細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規格設計。及時將行業頭部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轉換為課程和教學標準并有機融入教學內容。聚焦行業企業的典型工作崗位和產品,開發特色課程和教學資源。創新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中國特色學徒制、現場工程師培養培訓模式,基于行業企業的真實生產任務靈活組織理論和實踐教學,科學安排工學交替的課時比例,提高育人的實效性。三是關注實習就業,健全合作機制。職業院校要拓寬學生實習就業的行業企業資源供給路徑,與企業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吸引企業深度參與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等人才培養環節。校企共建學生頂崗實習專業指導小組,明確頂崗實習的質量標準,嚴格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落實頂崗實習的總結反饋。職業院校要聯合行業企業專家、資深人力資源專家,組建專業化就業創業導師隊伍,為畢業生提供職業規劃、職業體驗、求職指導等服務,切實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與素養。
三、聚焦創新鏈,打造行業產教融合研發共同體
科技創新是職業院校的重要職能,也是推動企業技術革新的重要力量。校企要在共建平臺、共促創新與應用轉化等研發合作中,形成以創新為鏈條,鏈接校企資源、價值和利益的協同機制,打造行業產教融合研發共同體。
一是共建應用科研與技術研發平臺。職業院校要與頭部企業、科技型企業共建國家、省、市協同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多層次、多類型、多功能的科研創新平臺,構建研發導向、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科研平臺運行機制,擴大科研平臺管理自主權,釋放創新資源集聚與溢出效應。二是共建多元融合與協同創新團隊。職業院校要著力打造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企業兼職教師等多元主體構成的協作式科技創新團隊,引導教師聚焦行業技術創新瓶頸,積極開展應用研發活動,特別是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的設計、發明、技術開發研究,強化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三是共同開展聯合攻關與成果轉化。職業院校要瞄準產業技術前沿和企業發展實際需求,以“科技特派員”“種技術”“企業技術與管理門診”“企業訪問工程師”等項目為抓手,推動教師與企業技術團隊共同開展生產線上的科研和協同攻關,推動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
四、延展供給鏈,打造行業產教融合服務共同體
職業院校要發揮產教融合的互補優勢,立足社會需求、區域發展和民生福祉,擴大供給范圍,提高供給質量,打造行業產教融合服務共同體。
一是拓展社會培訓的廣度和深度。職業院校要面向在職員工、社區民眾、進城務工人員、城鄉待業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社會群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培訓。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在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鑒定站、社區技能培訓服務中心建設等方面加強與行業企業交流合作,打造集技能培訓、師資培養、課程開發、項目培育、質量管理于一體的立體化培訓基地。二是促進區域文化傳承和創新。職業院校要與當地傳統工藝行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立校內“非遺”大師工作室,學習、傳承和創新傳統工藝、民間技藝,助力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此外,利用行業企業的市場敏感性和專業性,與文化傳播類企業合作,創新區域文化服務方式,打造公眾文化產品,激發民眾參與熱情。三是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職業院校要發揮人才、技術、管理等教育資源優勢,與行業企業的資本、設備、信息等市場資源優勢對接,通過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產業開發、文化培育、生態保護、基地建設等多樣化合作舉措,推動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重振興。
深化產教科城融合,服務新時代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提出了一系列戰略任務和重點工作,是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職業教育工作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職教戰線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根本遵循。《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抓住了職業教育更好發揮人力資源供給和生產力轉化作用的“牛鼻子”,為我們努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作為首都職業教育的排頭兵、領頭雁,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將認真落實《意見》要求,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主動融入“五子聯動”新發展格局,堅持“建在開發區,服務開發區”,借助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和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的地緣優勢,精準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立“區校”合作機制,不斷推進“產業、教育、科技、城市”深度融合,助力區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深化產教融合,融入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最突出的辦學優勢。學校專業建設將精準對接首都高精尖產業和開發區主導產業,不斷優化專業布局,力促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齊頭并進,有效提升專業服務高端產業能力,形成并不斷鞏固深度融入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的“五條線”。一是與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百度智行等深化合作,建設產業學院、工程師學院,形成服務高端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線。二是與國藥集團、亦莊生物醫藥園、中國檢科院等合作共建中試基地、實訓基地,形成服務生物醫藥大健康的產業線。三是與西門子、京東方、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等單位合作,建立北京先進制造新工程師校企聯盟,建設流程型、離散型行業全流程示范中心,形成服務開發區工業企業4.0戰略的先進制造產業線。四是與中芯國際、集創北方、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合作,共建中試基地、生產基地、實訓中心,培養一線崗位技術技能人才,形成服務集成電路的產業線。五是與Ameco、國航、東航等企業進行訂單培養,面向北京兩大機場和“南箭北星”產業布局,形成服務首都航空的產業線。
二、推動科教融匯,服務開發區科技創新
科教融匯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發展方向和必然選擇。學校將緊密圍繞開發區“四區一陣地”定位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構筑創新生態環境,匯聚科技創新資源,推動科研與區域產業深度融合。與開發區共同謀劃,聯合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20余家高校和研究機構,與中芯國際、國藥集團、集創北方等20余家頭部企業,在開發區內建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兩個聯合體,打造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實踐中心,構建“高職—職教本科—專業碩士—博士”系統化人才培養體系,共同開展行業“卡脖子”問題的技術攻關,解決企業關鍵技術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企業新產品開發,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開創科教融匯新局面,支撐開發區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
三、推進城教融合,賦能亦莊綜合產業新城建設
城教融合是職業教育助力區域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和關鍵抓手。學校將全面融入亦莊新城建設,構建區校合作共同體,打造“開發區里辦高職”的特色品牌。學校將成立由市教委、開發區管委會、行業及企業組成的理事會;與開發區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把學校發展納入開發區的發展規劃,聯合申報并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形成區校發展同步規劃、同頻共振、深度合作的辦學格局;組建由開發區主導、學校牽頭,153家單位組成的國家級北京現代制造業職業教育集團,精準對接開發區“4+2+1”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區校合作對接平臺;重點聚焦開發區智能制造、機器人等高精尖產業,成立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技術創新與服務平臺;共建“亦城工匠學院”“亦城工程師學院”、公共圖書館等,構建開發區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開展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打造優質社會服務平臺,推動學習型亦莊新城建設。
乘勢而上開新局,砥礪奮進譜新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意見》再次為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心劑”、點亮了“指路燈”。學校將以此為契機,搶抓機遇、主動作為,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奮斗的姿態,不斷開創產教科城融合的新局面,奮力譜寫職教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殷切期盼轉化為“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